首页 > 全国重点鱼病专家会诊大型活动——草鱼出血病专场 > 正文

【会诊】动保所专家团队权威干货:草鱼出血病诊断篇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动物保健研究所简介:


 

通威股份动物保健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5月,属于通威股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重要成员,同时是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川省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程实验室和成都市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成立11年以来,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公司科研项目,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


 

动物保健研究所秉承“以防为主”、“快诊早治”、“合理用药”的先进防控理念,一直注重健康养殖和环境友好,通过对大宗养殖动物重大、常见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系统研发、成果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证了养殖增产增收,提高了农户养殖积极性。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一种草食性鱼类,其生长迅速,饲养成本低,地域分布广,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其产量约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20%。草鱼出血病最早在湖北黄破县摄口水产养殖场发现,后在全国各地的养殖地区蔓延,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草鱼出血病的防治成为我国水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十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鱼类病毒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对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研究和认识也愈来愈深入,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该病的认识。本文对此进行综合评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于该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草鱼出血病的流行病学


1、草鱼出血病的病原分析

根据病毒的形态和理化特性,将其定名为草鱼呼肠孤病毒(Reovirus of grass carp GCRV),该病毒隶属水生呼肠孤病毒属(Aquareoviridae),是中国分离的第一种鱼类病毒。GCRV除能感染草鱼外,还能感染青鱼、麦穗鱼、布氏餐条和鲢等,并能使这几种鱼发生出血病症状而死亡,尤其是稀有鮈鲫死亡率高达100%。该病毒浸染鱼体后可以定植于多个组织器官,包括肝脏、心脏、肌肉、肾脏、脾、鳃和肠道内都发现有病毒粒子的存在。


2、草鱼出血病的发病症状

病鱼的主要症状是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但仍有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故以症状定名为草鱼出血症。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将该病的症状分为3种类型:一是红肌肉型,病鱼体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点状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往往全身肌肉均呈红色,同时鳃丝鳃瓣失血严重,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中比较常见。二是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处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或块状出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局部点状出血,一般在较大以上的草鱼种中比较多见。三是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太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肠系膜、脂肪、鳔壁有时有点状充血,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遇见。


3、草鱼出血病的流行特点

受自然因素影响,草鱼出血病在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流行强度、流行特征也不完全相同。但草鱼死亡率的峰值一般在一年中只发生二次,主要分布于6月下旬和9月中旬,其中流行最高峰时期为8月份。发病池塘多老化,淤泥较多,病原微生物较多,同时残渣剩饵较多,导致水质恶化;鱼种下塘前没有消毒处理,鱼体带有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健康草鱼,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天,一般7-10天,其病程有潜伏期、前趋期和发展期3个阶段。水温25-30°C时最为流行,死亡率高,高密度饲养的鱼种池危害更甚,常发生患病的草鱼全军覆没。



4、草鱼出血病的诊断

草鱼出血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鱼体部分充血,在鱼病诊治工作中常用肉眼判别以肠道出血为主的出血病与肠炎,但严重缺氧和中毒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导致判断错误,这给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就目前来看,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引物和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RT-LAMP)是较为实用的诊断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GCRV的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可以快速确定病症是否由GCRV引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 返回专题

相关内容

相关专题

Copyright © 2017 通威www.tongwei.cn 版权所有蜀ICP备 050020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