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非洲撒哈拉沙漠不远处的利比亚东部,有一条叫“黑玛”的杜兹肺鱼不幸遭受到可怕待遇:一个农民挤干了它的水分后,便将它抛弃在河岸上。很快,又有一个农民要搭建一座泥房子,它又被这个农民打进泥坯里。四年后,一场暴雨呼啸而至,由于这座房子已年久失修,泥坯开始纷纷松动、滑落,直至最后完全垮塌,此时,黑玛用尽全身最后的一点力气破土而出了!!!
有图有真相!!!
看了这条信息,小水想说,我读书少,不要骗我!究竟是怎么回事?鱼有如此强悍的生命力?欢迎大家来此吐槽、拆穿,小水马上去骚扰专家,下午给大家权威解答~~~
最近小水在网上看到一篇疯转的文章——《一条忍着不死的鱼》。里面说非洲一条叫做“黑玛”的鱼,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扮演了四年砖头,坚强地活了下来!
小水一激动,把问题剖上来给大家分享,于是粉粉们各种猜测、围观、神回复:
小水本着必须挖到答案的心态,先百度了一下杜兹肺鱼到底是什么鬼,结果出来了这个……
纳尼?来源于文学作品,度娘你确定没有忽悠我?!
小水不服,赶紧向通威特种水产研究所大龄单身男营养师赵鑫请教,赵老师先是这样给小水解答:
文中说当地沙漠气温42度,但沙漠暴晒温度超过50度,细胞已经烫死了。
如果鱼在阴凉潮湿的墙中,没有暴晒,如果进去之前身体储存足够多的营养,也有极小可能存活,但这需要太多的巧合。
随后他马上从原文找出了N个科学漏洞,比如:
原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湿气很快将黑玛从深度休眠中唤醒了过来,体衰力竭且体内水分已基本耗尽的黑玛,开始拼命地整天整夜地吸呀吸,好将刚进入泥坯里的水汽和养分一点点地全部吸入肺囊中—这是黑玛唯一的自救办法。
他表示:泥土养分能吸收进鱼体内这个说法很不靠谱,鱼皮肤没有这么逆天的功能,吸收点矿物质可能,吸收蛋白质和脂肪什么的,完全不可能!
原文还有这样一段话:无遮无挡的黑玛被太阳晒得直冒油,生命垂危。好在它拼命地蹦呀、跳呀,最后终于跳回到了之前的淤泥中,重新捡回了一条命。
他又表示:鱼在太阳下暴晒,细胞已经没有细胞液浸润,即便心脏还在跳动,皮肤组织功能也恢复不了。如果这鱼真这么强悍,那么它的皮肤应该很厚,厚到水汽很难蒸发,保持体内水分尽可能不流失,但图片上的鱼和我们看到的普通鱼没太多区别。
小水听赵老师这么说,灵感一来,激动地在网上搜索这个图片,果然发现:这是2010年云南省陆良县大旱的照片!!!
原来,这条鱼早已死于五年前的云南大旱!小水已哭晕在厕所,我只想静静。。。。
这就是一篇励志鸡汤,就是一篇看图作文,就是作者的YY啊!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累断腿。。。。
这位仁兄,你骗得我们好苦!